乌尔善《封神第二部》荣获“年度推荐技术创新作品”荣誉 12亿票房位列2025年度第三

发布日期:2025-07-05 18:07    点击次数:183

6月1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与央视频联合主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活动“2025中国影视之夜”在上海成功举行。2025年“中国影视之夜”以“CMG年度推荐”的形式,向广大影视观众推荐一批用光影向国内外传递中国故事的年度优秀作品和匠心影视人。乌尔善执导,黄渤、于适、那尔那茜、陈牧驰、费翔、娜然、吴兴国、韩鹏翼、此沙、武亚凡、夏雨、僧格仁钦、艾力库、张艺泷、那音太、陈坤等出演的神话史诗《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荣获“年度推荐技术创新作品”荣誉。

作为2025CMG年度推荐电影技术创新作品,影片《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创作中力争影片类型拓新、制作技术创新、文脉赓续历久弥新,呈现出中国电影创作旺盛的生命力。

神话史诗类型拓新 以人为本叙事

在导演乌尔善看来,神话史诗类型电影的创作有其标准范式。神话类型需要与心理学产生对照,它借助高度隐喻与戏剧化的情节,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心理经验或表达。而史诗类型,则需在文化传承中寻找具有贯穿性的主题,例如国家、民族、共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追求。早在筹备阶段,就确立了三部曲的核心史诗主题⸺“善与恶的斗争”以及“人性与心灵的成长”。《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着重描绘如何识别善恶,并做出选择;《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则探讨在识别善恶、完成选择之后,如何坚守信仰。

在《封神第二部》当中,延续了“善恶斗争”与“心灵成长”主题,不再强调《封神演义》原著中神仙斗法的宿命论基调,将叙事核心转向凡人抗争。影片通过姬发率领西岐军民团结抗敌、姜子牙以智谋替代法术运筹帷幄、邓婵玉从效忠暴政到守护平民的转变,强调“人定胜天”的集体信念与人性光辉。

视效制作技术创新 真人实拍+动态捕捉+数字技术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全片有1900多个特效镜头,超过影片三分之二的镜头量,由超过2400位视效工作人员参与制作。无论是阵营对抗、兵戈相交的恢弘战争场景,还是异兽上阵、法术交织的奇幻画面,都得到了震撼加倍的“视觉强化”。导演乌尔善表示:“《封神第二部》虽然是一部神话史诗电影,有很多超现实的呈现,但是越是充满幻想色彩的电影,越要尽量做到真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主创团队制定了严格的工业化拍摄流程。从概念设计到制作概念雕塑,再到设定运动学原理与动态测试,进一步到分镜头的设计,而后由预览团队制成动画预览,再进行视效镜头实拍。以拍摄为基础,视效制作实现真人表演与后期数字生物、数字角色的准确叠加,共同完成一场浑然天成、震撼逼真的对战。通过层层打磨,《封神第二部》构建起一个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中国神话史诗世界,让传承千年的瑰丽想象于大银幕上“成真”,彰显出震撼视听与奇幻想象相结合的非凡魅力。

文脉赓续历久弥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表达

导演乌尔善在采访中表示,希望在讲述一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能让观众感觉到,它来自真实的土地、真实的文明,有血有肉、有土壤、有精神。《封神三部曲》的神话故事背景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所以剧组主创希望尽可能地将商周时期的文化肌理融入电影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视觉设计、语言表达,到人物行为方式、美术风格、音乐氛围,都是如此。比如剧组邀请了历史顾问团队深入研究商周时期的礼仪、服饰、占卜、青铜文化、建筑风格。观众会发现,电影里很多人物的衣着、配饰都参考了甲骨文图像、殷墟出土文物,甚至包括妆容细节。

文化自信激荡昂扬、传承文脉、引发共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影片承载传统文化内核、注入当代价值理念,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品位和精神追求。以2025年春节档为例,观众自发为《哪吒之魔童闹海》加油助力,打破好莱坞电影长期占据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0名的格局;《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将传统神话、青铜铭文、非遗技艺等与当代审美有机结合;《唐探1900》将历史纵深的沧桑与家国情怀的大义注入影片内涵,表达出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6月30日21时,2025上半年(2025年1月1日-6月30日)累计总票房报收292.26亿,《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2025上半年累计报收票房12.38亿,共打破4项纪录,获得87项里程碑成就,成为2025上半年神话片票房冠军。